电影《营救飞虎》热映中,以震撼视听揭开一段惊心动魄的奇迹营救。影片同步发布上映海报,海报以飞机残骸和战火废墟为背景,6人小队亲密相依、笑容灿烂。这张特殊的“战地合影”定格了硝烟散尽后的温暖时刻,深刻诠释了跨越国界的战友情谊与战争中永不熄灭的希望,呼应了9月3日上映所承载的“胜利相见”寓意。
9月2日,编剧兼导演刘浩良,领衔主演米切尔·霍格、陈永胜、王丹妮,主演韩陌,特别演出伍允龙出席由广州市电影家协会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“首映在广州”《营救飞虎》广州首映礼活动现场。
该片取材自真实历史,聚焦香港沦陷时期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展开的一场营救行动,带领观众重回战火纷飞的岁月,感受英雄们誓驱敌寇、保卫家国的无畏与担当。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回望,一段燃情热血的英雄史诗,诚邀观众走进影院,见证烽火中的壮志豪情与跨国友谊,感受和平的来之不易!
看点一:稀缺视角重现营救壮举
6人小队绝地逆袭解气又提气
作为一部聚焦中国敌后武装力量抗战的作品,影片深挖1944年香港沦陷时期的真实历史,将镜头对准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执行的绝密营救任务,从港九大队队员的视角出发,通过呈现他们深入虎穴、誓死战斗的血性与担当,传递正义不可阻挡、反法西斯战争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。
故事以“6人,48小时极限营救”为切口,讲述一支由地下党员与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战士临时组建的6人小队,面对日本侵略者铜墙铁壁般的封锁,带着飞虎队飞行员突出重围,并向盟军送出关键情报,用智慧与勇气书写奇迹。保龄球馆内短兵相接的凌厉搏杀、街头巷尾机枪交织的密集火网、散兵坑中刺刀见红的生死对峙,小队凭借精准战术协作与无畏胆魄,予以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,酣畅淋漓,令人直呼“解气”。
看点二:英雄群像熠熠生辉
跨国友谊感人至深
该片不仅塑造了一群鲜活立体的抗战英雄,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感人至深的跨国友谊,让影片的情感内核更显丰富。韩庚饰演的地下党员欢少,在敌占区周旋时始终保持冷静,也会在与敌军正面对抗时身先士卒,隐忍的性格下藏着滚烫的担当;陈永胜饰演的沙胆仔,既是“行走的装备库”,也是手持双枪冲锋的热血男儿,在层层考验中逐步挑起大梁。
王丹妮饰演的三家姐以寸头造型,打破传统战争题材对女性的刻板描摹,她既是战术决策的核心智囊,更是穿越火线的一线战士,在刚柔并济中展现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傲然风骨;韩陌饰演的虾米用超越年龄的勇气,坚守与队友共同战斗的承诺;伍允龙饰演的队长单刀武力不凡,身负重任的他,在紧急时刻作出的关键抉择更是令人肃然起敬。
米切尔・霍格饰演的飞虎队飞行员詹姆斯,与6人小队的互动则成为情感高光。从初遇时因语言隔阂产生的疑虑,到历经战火考验后逐渐建立的信任,双方在并肩突围中结下跨越国界的战友情。这份无关肤色与语言的情谊,不仅让英雄群像更具层次感,更以温暖底色冲淡了战争的残酷,让观众在感受英雄无畏精神的同时,被这份跨国友谊深深触动。
看点三:历史现实交相辉映
激荡家国情怀传承抗战精神
电影《营救飞虎》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上映,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。80年前,中国军民在条件艰苦、装备简陋的情况下,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防线,为祖国的和平繁荣奠定基石,曾经的胜利铸就深沉的民族自豪;而如今,国家走在世界前沿,自主创新的尖端装备与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,更让这份自豪感得以延续和升华。历史与现实于此交汇,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,也持续激荡着跨越时空的爱国豪情。
评论(0)